因为至今有不少人都问过所以姑且写一篇比较简单的回答。
面向入门,有一些地方表述会不准确。
首先是看一下色偏问题是什么。
随便取一部WEB源,将其分辨率降低到576p,然后分别用传统插值算法放大到两倍,和用Waifu2x放大到两倍:
可以看出两张图的亮度、颜色有明显出入。
这个色偏问题不分模型(使用其它任何超分模型均会发生),SVFI或者类似工具也会有。
VapourSynth中超分代码的简单结构:
然后简单说一下YUV和RGB。
人眼对亮度尤为敏感。相比于完全存储颜色信息的RGB,将重要的亮度信息保留而削弱色度信息的YUV更加有效,所以绝大多数视频的色彩空间均是YUV。
但是模型处理时只能接受RGB输入,所以需要有转换RGB这一步。
其实这个色偏问题在577p就不会出现,而在576p及以下就会出现,这又需要了解色彩矩阵。
这里说分辨率均默认16:9,按简单的理解。
在分辨率低于或等于576p时,视频为SD;高于576p但低于或等于1536p时,视频为HD。
SD视频一般矩阵为BT.601,HD视频一般矩阵为BT.709。
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?是超分模型的问题吗?
为了排除超分模型的问题,其实可以将转化RGB后进行超分的部分换成普通插值算法放大,此时得到的视频仍然是有色偏的——也就是说超分模型没有问题,出问题的是RGB转化。
上述源是由720p降低到576p的,源本身是BT.709,降低之后仍然应当是BT.709,不过这个信息并不会被储存在哪,在转换RGB时滤镜只有自己推测。
如何推测呢?就是上面那套推SD、HD的流程。也就是这个实际BT.709的源在转化RGB时被当做BT.601处理的,进而造成了超分色偏。
要解决上述问题非常简单,在转化RGB时告诉滤镜这个源是BT.709的即可。
——那么,超分色偏真的是色偏吗?
上述过程中,源是720p,大于576p属于HD的BT.709,缩小到576p时转换自然需要告诉滤镜这是BT.709。
而多数人遇到的情况是,源是DVD的480p——属于SD,也就该使用BT.601。
从480p超分到720p或者1080p,目标分辨率均是大于576p的,应当使用BT.709,其中自然需要从BT.601转换到BT.709——但这个转换是RGB转换中自动会完成的(SVFI等工具会识别源是否是SD)。
也就是说,其实没有色偏,只是DVD过旧的标准在我们的设备上播放不正常而已。
有色偏才是正常的。
题外话,有人问过我们发布的关于粉菠萝的色偏。
那个情况不一样,是粉菠萝处理有误没有将BT.601转换成BT.709,也就是源本身HD分辨率但是色域SD,需要转换一次。
还没有评论